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新疆锚定“五大战略定位”,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系统谋划推进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一批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显著增强,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艾博文:我现在是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大家顺着镜头看,眼前这人潮涌动的画面、巨幅航班信息屏上不断滚动的信息,是不是一下子就感受到新疆这股挡不住的“热度”了?现在每天平均有10.2万人次旅客从这出行,601架次航班在这里起降。
天津游客 赵洪轩:早就盼着来新疆了,全程特别顺畅,也不用中转,之前的期待全部变成了实打实的激动。
自治区成立之初,全疆只有1座民用机场。持续构建“西出东联”“疆内成网”的航空网络体系,如今,新疆拥有在用运输机场28个,数量全国第一,运营的航线足足有628条。
新疆机场集团营销委副主任 王帆:建起了“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的现代化航空网,支线机场互飞平均只需12个小时,“疆内环飞、一日可达”成为了现实。
70年间,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穿越天山腹地,乌尉高速正以破壁之势打通天堑阻隔;海拔3258米,冻土之上,新疆首个高高原机场拔地而起;穿越罗布泊与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依若高速突破极限环境,成为进出疆第三条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长825公里的和若铁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串联起9座新建客运站,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完成闭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基地一通道”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疆以“筑牢能源根基”为核心,一步步铺就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壮阔图景。
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自今年6月投运以来,已累计送电74.17亿千瓦时,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近1亿千瓦时,约占重庆全市日均用电量的五分之一。如今,新疆建成全国覆盖最广、供电面积最大的省级电网,750千伏线路长度达到12337.5千米,位居全国第一;清洁电能跨越千里,22个省区市用上了“新疆电”。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副主任 刘亚骑:新疆整体电力外送能力达到3300万千瓦,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五通道”主网架格局,为全国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新疆力量。
高速发展积淀的成果,是向新征程阔步前行的底气。新疆系统谋划铁路、公路、航空、跨境、水利、电力、天然气、商贸物流、算力、城市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十张网”,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全区建成水库506座,总库容211亿立方米;经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占全国6成以上,13个口岸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建成9个国家物流枢纽、8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镇供水管网服务半径持续扩大,生活污水处理率提升到98.61%;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78.4万公里,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院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秦春艳: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巨大工程,交通、能源、水利等“硬”基础设施是骨骼和血脉,信息、通信、物流等“软”基础设施是神经网络,普惠民生的基础设施是粘合剂,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的新疆,铁路如巨龙纵横天山南北,公路如纽带织密城乡脉络,航空如鲲鹏实现中外互联互通;
新时代的新疆,水利工程润泽万家,70年超3000亿元投资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调配;电力工程支撑发展脉动,超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释放绿色动能;
新时代的新疆,天然气管网越织越密,“全疆一张网”的蓝图化为现实,西气东输多线协同联动,温暖浸润百姓生活;
新时代的新疆,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构建贯通南北、赋能未来的高标准基建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装上了强大“引擎”。
声明:本文转自新疆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