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中宏国研经济研究院 稳底盘、强动能、惠民生——多维解析当前中国经济态势与发展趋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MxNjMxNg==&mid=2247499445&idx=1&sn=c11c340d56482983aae223d91cfbb575&scene=45#wechat_redirect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讨论不绝于耳。主流观点对我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但也不乏一些唱衰的声音。面对这种局面,我们需秉持两点论,运用辩证法,全面、客观、深入地审视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呈现出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可期的积极态势。
一、宏观经济指标彰显发展韧性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的良好局面,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宏观经济四大指标——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均表现出强劲的稳定性与活力。
从经济增长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绝大部分经济体,犹如世界经济增长海洋中的稳定巨轮,发挥着关键的“稳定锚”作用。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诸多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徘徊在1% - 2%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以稳健的步伐持续前行,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宝贵动力。
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这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今年年初,中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展开的生活成本“大对账”,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商品和服务质优价廉的特点,也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实实在在提升。在我国,广大消费者能够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这得益于我国完善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同时,稳定的物价水平避免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和民生的不利影响,为经济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外贸领域更是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前8个月,我国出口增速达6.9%,其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日益提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国,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这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社会信心方面,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股市稳中有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纷纷“做多”中国资产。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稳定性的高度认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反映了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坚实,而股市的上升则表明投资者对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风险防范方面,我国有力有效地防范化解了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经济犹如一片广阔的大海,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经受住各种风吹浪打甚至是狂风骤雨的考验。无论是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还是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挑战,我国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了妥善应对,确保了经济的稳定运行。
二、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加快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深度求索大模型(DeepSeek)、国产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竞相迸发,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
深度求索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模型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智能客服、文本创作、数据分析等,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国产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机器人具备高度的人机交互能力和自主行动能力,有望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科技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应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例如,在制造业领域,许多企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业领域,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引擎。
绿色低碳转型也取得了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我国经济发展的底色更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例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减少了传统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也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美国滥施关税削弱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国内大循环也存在一些卡点堵点,供强需弱特征较为明显,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物价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在止跌回稳过程中出现波动。
然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稳住经济大盘、化解累积风险的同时,努力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了全体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社会保障方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等继续增加,育儿补贴制度出台实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例如,养老金的增加使退休人员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医保补助标准的提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能力,育儿补贴制度则有助于缓解年轻家庭的生育和养育压力。
粮食和能源安全进一步巩固,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电力保供“顶住了峰、兜住了底”。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等措施,确保了粮食的稳定供应。能源安全方面,我国在保障传统能源供应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我国有力有效应对了台风、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做好应急抢险救灾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建设,我国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迅速响应,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并非齐头并进的过程,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与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也会存在“温差”。这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需要我们全面、辩证地看待。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智能化、信息化运用好的行业,企业效益和职工待遇会得到显著提升。例如,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薪酬增速是其他行业的2倍,这些行业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员工提供了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相反,一些转型慢的传统行业企业和从业者,日子可能会相对困难一些。房地产相关行业吸纳就业减少、薪酬缩水,这反映了房地产市场调整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宏观数据的良好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整体的稳定运行和积极发展趋势。同时,我们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着力缩小“温差”,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红利。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帮助从业者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五、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我国在科技、劳动力、资本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水平,科技创新厚积薄发。大量的研发人员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而较高的研发支出则保障了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例如,在5G通信、高铁等领域,我国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人民勤劳智慧,企业敢闯敢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我国人民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家们敢于冒险、善于把握市场机遇。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国企业和人民能够迅速调整策略,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消费和投资潜力巨大,供给和需求两侧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完整的产业体系使我国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配套能力强则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消费市场将不断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确保我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党的正确领导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能够在关键领域集中资源、攻坚克难。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底盘稳固、动能转换、风险化解与民生保障有序推进,虽然存在分化与转型的挑战,但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应坚定信心,运用辩证思维,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