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山颔首、草原无垠的川西交界,一条新路如玉带飘然,蜿蜒于天地之间,铺展成88.478公里的流动画卷。它串联起达古冰川的亘古圣洁、奶子沟的四季斑斓、三奥雪山的巍峨凌云,更将红色的峥嵘记忆与绿色的时代新愿交织于一路风景,谱写出一曲山河与共、锦瑟和鸣的时代长歌。
近日,由新疆交通设计院承担设计的四川省省道446线松潘县草原乡至黑水县麻窝乡段提升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省道446松黑路”)正式交工通车,为这片高原添上一笔墨韵悠长的时代注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条路的远征,始于先辈足迹,成于今人匠心。该项目纵贯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与黑水县,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全线总长88.478公里,其中主线全长82.866公里,连接线全长5.612公里。项目自松潘县草原乡出发,顺接省道313线,途经草原乡、毛尔盖镇、下八寨乡、晴朗乡、扎窝乡,最终抵达黑水县扎窝乡日斯格窝沟桥北侧桥头,衔接在建扎红隧道。作为连接两县的交通动脉,省道446松黑路有机串联起省道313线、黑理路、汶马高速及国道317、213、347线等重要道路,亦将达古冰川、奶子沟、三奥雪山、卡龙沟等多处风景区紧密衔接,形成一条融通山川、联动景致的绿色通道。
基于沿线深厚的历史底蕴,新疆交通设计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规划中精准契合“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区”中“雪山草地长征风景道”与交通运输部“中国红路”的定位,将长征精神熔铸于设计理念,创新提出“中国旷野神往最红廊”的总体构想。同时,新疆交通设计院坚决贯彻“五化原则”,即主体工程标准化、服务设施提档化、主题传递系统化、旅游公路品牌化、旅游廊道产品化,系统打造了涵盖“中国红路”标识、特色景观节点、旅游驿站、挡墙及棚洞等在内的主体工程,并在景观标识上上注重地域特色,强调就地取材,以自然语汇诉说历史厚重,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体验需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省道446松黑路,不仅是一条跨越天堑的交通通道,更是一条融汇红色历史、绿色生态与金色未来的综合性廊道。它的建成,标志着川西北高原真正从“边缘地带”向“发展高地”迈进,为类似地区提供了“交通+文化+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示范,并延续着《长征组歌》中“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血脉,也托举着长征精神的盛世图景。
它既是地图上一条坚实的交通线,更是一首镌刻在青山绿水间的无字诗篇,见证着这片红色热土从烽火岁月走向绿色繁荣的伟大复兴之路。继往开来,新疆交通设计院将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坚定的步伐投身交通建设大潮,在服务交通发展、推动区域联通的征程中勇担使命,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贡献新的力量!
